Catharsis is the thing that makes everything worthwhile.

Latest

Bye Bye Spice & Ice

Today is the day I start my life without spices. Last week, I went to a Chinese doctor for the rashes at my cheek and some places of my body, he said to me “You can’t live like this anymore, no spice no ice from now on.” It’s like a dawn on me. I used to like spicy food very much, soup with spice, salad with spice, anything with spice. So you must understand this is damn hard for me. This morning, after brushing my teeth and having an extremely healthy yet disgusting breakfast, like blue berries and red beans, I began to plan what to eat at lunch and dinner in my head, and IT WAS frustrating. I left for work at 10:00 am sharp with utter sadness. During work, I had to keep telling myself no lunch yet, no lunch yet, let’s concentrate on work, non-stop talking on the phone, “C’mon let me become the busiest man in the world” screaming inside. I no longer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reak time like I normally do until 3:00 pm when I couldn’t stand for the feeling of hungry. I went to “Spicy Mother” to get some spiceless food. Right I got teased a bit at that adorable food booth I always love. I took green bean noodles, tofu and broccoli with no spice which I usually add spices in medium degree. And like I expected, it is a boring lunch. I didn’t even finish it. God, how I miss the feeling when the spicy hot soup dripping in my tongue like slightly boiling water floating inside my mouth that creates a movement bringing me courage and satisfaction. Now there’s nothing. Only emptiness and flavorless taste left inside of me. The rest of the time at work, I just felt that I was running out of the energy. Spice is like a serious addiction to me, like drinking problem, drug abuse or something. And I promise that I will get rid of this addiction until the doctor confirms that the rash will be no more coming. This is going to take long…..

Power Power come give me some, Gaga!

Image

Leo Demidov & Raisa in Child 44

Image

「結束生命」或者更赤裸的詞彙「自殺」,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曾經,生活的苦痛、情緒的悲傷都讓我認真想過自殺這件事,而且這個想法仍常常盤踞我的心頭,我甚至在腦袋裡模擬過各種自殺的方式;然而,阻止執行這些自殺「計畫」的,不是內心的害怕、不是對父母的掛念、也不是對那些我深愛的人所產生的內疚,這些都不足以消減當下欲自殺的念頭,因為之於我,自殺不是一種衝動,它是我想好了的撤退計畫,決定何時離去的一種過程,放棄悲傷的方法之一。但是,這樣的我,在執行自殺計畫的達成率竟然是零,我嘗試從各種角度思考,回想每一次痛苦難以忍受的當下,每一個可能自殺的最佳時機,檢討自己為什麼沒能順利完成。最後,我想我大概知道原因,我,還想看前面的路何時轉彎,我,超想記錄不好變好的過程,我,還有點耐心,我還有點希望。

「第44個孩子」這本書充滿的就是一個「苦」字,儘管看書時我的椅子是那麼的舒適,燈光是那麼的柔和,周圍營繞著怡人的氣息,我還是不由自主覺得苦。我手裡捧著書,眼睛跟著一行行的字前進故事的核心,眼前頓時出現了畫面,從故事起頭所描述的飢荒景象、受人誣陷叛國罪的獸醫、國安部人員為取得供詞將樟腦油注射犯人血液裡時的猙獰面孔、剛失去孩子卻仍得掩飾悲傷被迫放棄調查的可憐父親,以及學習殘酷相信國家沒有謀殺沒有犯罪的秘密警察,與此同時,幼小的孩子卻一個一個死去,真正的殺人犯毫無懼意,繼續逍遙法外,因為,政府指著誰的鼻子說是兇手,他就是兇手,證據可以偽造,供詞可以竄改,事實不那麼重要。長達五百多頁厚實的書本重量,遠不及我心裡所承受的震撼。倒不是說我無法想像那樣的世界,事實上,我覺得類似的事情只是以不同的規模在各地發生羆了,例如,為了私慾,顛倒事非的人也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只是事態的嚴重與否,只是我們是否在乎與否。然而,這些泯滅人性的故事就是以放大好幾倍的模式,在蘇聯上演。

Image

這一天,瑪利亞終於覺悟了,她無法再活下去,因為,她再也找不到東西吃…..

1922-1991年,解體前的蘇聯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它囊括了大部份的東歐以及中亞和北亞,當時人口數量接近1億七仟萬;1933年,史達林掌權的蘇聯,正處於一個極度不平衡的年代,獨裁高壓統治的結果是加速了飢荒的蔓延,上百萬人因此活活餓死,毫無尊嚴可言,這無疑是一場種族滅絕,更是一連串人為的不適者淘汱計畫。那個時候,從事公職的政府官員和宣誓效忠黨的成員,有權享受專門的醫療健保,也可以去特供商店購買品質較好的奢侈品,住在國家提供的公寓,擁有專用的交通工具,為了追求更優渥的物質報償,他們靠的是漠視是非正義和冷血殘酷的屠殺;相反的,那些屬於社會底層的貧苦老百姓,卻連吃飽的權利都沒有,為了活下去,甚或更卑微的需求,例如食物、保暖的衣服、冬夜裡的熱水澡,他們願意出賣珍貴的良心,栽贓親朋好友,因為這一套猜忌、鬥爭的遊戲,學起來實在不難,只要稍微遮住眼睛或良心,誰都玩得起。於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盪然無存,絕望猶如浩渺的海洋,無邊無際,而希望就好似夜裡微弱的星光,遙不可及。在這個已經充滿悲傷的萬丈深淵裡,發生了一件令人髮指的犯罪事件,它間接地影響了一群人,然後再感染響另一群人,若是用特別的顏色來標示這個影響力發散的範圍,大小或許還不及蘇聯這個大國的幾分之一,但唯有待過深淵,懂過絕望的人,才能瞭解這種微不足道的改變,有多麼可貴。


長長的獵刀刺進小孩子的身體,他不停地慘叫…


故事中那44個或者更多的孩子,成為殺人犯手中開膛剖肚的屍體以前,他們經歷最真實的恐懼,而這份恐懼著實感染了我,我讀著讀著實在嚇壞了,彷彿有一股力量牽動我的未稍神經,使我追隨作者的思緒,進入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我看著天真的孩子,打從心底相信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跟著他離開父母保護的羽翼,我無法呼吸,內心正在尖叫,因為接著,那瘦弱的小身體就得承受連成人都無法忍受的痛苦,而且好一會兒才能進入死亡。

李奧一直相信,深深的相信,自己重新展開調查應該有機會成功。他懷抱著夢想,渴望藉這次機會為自己贖罪,伸張正義;不過,現實是殘酷的,更多人因此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甚至死亡…

身為國安機構官員的他,必須嚴格訓練自己,學習殘酷,因為殘酷是一種美德,殘酷是這個國家走向完美境界的關鍵,殘酷對他來說,就是至高無上的宗教信仰。他相信自己所深愛的國家沒有犯罪,他緊緊抓住這個信念,因此當有人要他相信孩子是被謀殺的,可想而知,這就好比是要他丟掉信仰,而他又怎麼能夠任由信念的基礎被破壞。於是,他遵守上級的指示,扭曲證據,利用威權禁止受害家屬傷心。對,李奧就是在這樣的地方生存,不過,發生了一些事讓他的信心受到動搖,他的上級要他追捕一名犯下叛國罪的在逃嫌犯,花了好一翻工夫,還差點丟了性命,李奧好不容易抓到這名假獸醫真叛國的可惡罪犯,然而,經過嚴刑拷打和恐怖偵訊的叛國賊,竟然真的只是個獸醫,他真的只是一個獸醫。不過,上級還是將他處死…。於是,他的內心世界開始天崩地裂,他開始懷疑周遭所有的一切,他喪信他的信仰了,以前那些他所相信的事,突然變得醜陋,相反地,他從來不信任的人事物,自此變成他活下去的支柱。除此之外,他被迫放棄過去的物質享受,他的性命受到政府的威脅,就連他最愛的親人也因此受到連累,每個和他接觸過的人都命在旦夕。但,他決定擁抱這個新的信念,繼續走下去。

誰最愛你們?標準答案:史達林

大戰期間,瑞莎遭到佔領區敵軍士兵強姦,然後又被本國士兵強姦,她為了生存委曲求全。現在的瑞莎是一名中學老師,在學校教的是政治教育,儘管如此,她並是完全認同這一套我愛史達林,我愛袓國的論調,但她瞭解這是大家的生存法則,恐懼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份。她曉得想活命就得妥協,而接受李奧的求婚,就是想活命的妥協之一,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平等,除非李奧經歷過一般人的痛苦,體會大家每天真實的感受,那就是無時無刻的害怕。此時此刻,他們倆被放逐到徧遠的小鎮,陷入同樣悲慘的處境中,他知道他正在改變,因為,李奧對國家的盲目信仰已經瓦解,瑞莎反而因此想和他並肩站在一起。

In the middle of SCARPETTA

床旁邊累積的書已經過高幾乎遮住了檯燈的微弱光線,所以我覺得是時候得列出計畫表;不過,列計畫表本身就是件折磨人的工作,於是我決定壓抑蠢蠢欲動的強迫和恐慌情緒,隨心所慾,就從加菲貓老是當床睡的那本開始好了,選書這件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Image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總是選擇同一個作者的作品,首先,我認為忠誠很重要(What a bullshit), 再者,熟悉一個新角色是多麼充滿驚險的事兒,換口味談何容易? 最重要的是,這讓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釋放某部份的腦細胞做些其他的事,例如思考作者在描述這段故事場景時所根據的邏輯,或者進一步強化文字所轉換成的幻想畫面,讓故事情節中的驚悚、刺激升級,若是能達到夜裡聽到點聲音就嚇個半死的效果,那就太完美了! 總之,這正是一本書所令人期待的附加價值。

Scarpetta的前幾章,老實說有點讓人失望,故事進行的節奏相當緩慢,當然,這是作者一貫的手法,著墨於主角Dr. Scarpetta的習慣、品味、情感生活、烹飪的喜好,並透過此點投射在她做事的方法、思考模式; 不過,這一集可不一樣,由於故事主角 Dr. Scarpetta 已經從一名犯罪事件的調查人員,變成犯罪行為成型前的核心因素。這名風格獨具的法醫,在工作、感情、友情及親情關係中已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無論是生理甚或是心理,她都是脆弱的; 不僅如此,她恰巧成為一件令人髮指犯罪事件的主角之一,新聞事件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受害者,因此,故事的脈絡應該可以充滿更多的戲劇元素,例如Dr. Scarpetta與Morales之間的關係,因為他就是那個精心佈局,並試圖嫁禍於Dr. Scarpetta的犯罪幕後主使,或者,Berger與那些虐待動物的下流偽君子的故事等等。似乎,這些都是可以變成麵包屑,好讓我們這些好奇鳥能夠在尋找破案線索的路上多點娛樂趣味。

雖然我還未完全讀完,但我仍覺得作者在字裡行間埋藏了許多令人驚艷的細節,使我好幾度停下來查資料,迫不及待結束,好寫篇精采的讀書心得,像書中所提到的電腦字型對應的起源和典故,以及打字時選擇不同字型所代表的個性和心理狀態,另外,還有偏執、強迫症患者的心理特徵,和生理特徵的變化,最後,則是骨格發育不全症,也就是侏儒,他們的特質包括社交、生活經驗等等。作者聰明地利用一個鮮明的人物特性來串連故事的強弱和高低起伏的氛圍,偏執的讀者們,例如我,會興奮地猶如駭客面對一行無法破解的程式那般,忐忑不安。

閱讀休息片刻時最適合的運動,就是玩上一場5分鐘的TapTap Revenge 4,讓姆指與食指得以充份伸展,此時,若是能起身隨著音樂瘋狂擺動身體就更好了,如此一來,在下半場的閱讀過程中,翻動書頁的動作將更為順暢。不過,千萬小心,別讓窗外的鄰居發現,因為現在人手一台照相手機,而上傳這些怪異影片也不是什麼難事,總之,成為網路新聞人物已經不太有什麼難度了,你說是不是。

The Woods 第43個秘密

在心理學中「樹林」具有某種深層的意義;而根據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大多時候人類的心理反應都是經過數百年的原始狩獵行為,以及大自然的選擇進一步演化形成的。現代工業社會的歷程和整體人類演化的歷史相比起來,似乎僅是滄海一粟,因此,許多心理的現象都可以人類進化的觀點加以解釋。其實說穿了就是「現代人的軀殼裝著原始人的大腦」。

哈蘭.科本最新的繁中版新書「第43個秘密」中,他廣泛利用了這個理論,將書裡每一主角的行為及思考模式、每一件關聯案件中的小線索,乃致於旁枝末節都套入這個理論。人類複雜的心理因素一層一層把發生在二十年前的殺人案件包覆地密不通風,讓主角、配角深陷於隱藏在各自心理的樹林中。於是,未解的迷團如滾雪球般愈來愈大,隨著主角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殺人案件的發展也漸漸失去了控制;雖然殺人犯早已入監伏刑,但他基於對案件相關人的瞭解以及人性的心理弱點,在關鍵時刻向他們伸出魔手;故事發展至此,已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就好像大家身處於伸手不見五指的森林中,僅靠著一條繩索辦認方向,誰也不願意第一個放手。他們任尖銳的樹枝刮傷手臂、不知名動物的咆哮聲和腐臭味壓迫著他們的五官,並無時無刻處於恐懼的心態中。等待答案的人如此,而決定放下過去勇往直前的人亦是如此。

樹林在每個人的心理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它是大是小?是明亮是黑暗?都因為每個人在進化過程中的自然行為而有所差異。「第43個秘密」就是一個建構在虛擬樹林的心理故事,沒錯,它是一個心理故事,作者聰明地和讀者的心理玩著你跑我趕的追逐遊戲,如果你壓抑了心理黑暗的那一面,它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敘述著塵封已久的殺人案件,而正義獲得最後的勝利;相反地,如果你仔細思索你心理的樹林,然後放入些許黑暗的元素,感受一下不切實際的恐怖氛圍,這本長達416頁的小說將會超過原來紙本的重量,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別擔心,對愛看懸疑小說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好到不能再好的事了!

然而,回到解謎過程本身,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太多米隆.博利塔的影子(作者另一個大受歡迎的懸疑系列),包括主角-保羅.克普蘭的特徵和個性,簡直就是米隆的雙胞胎兄弟;但這兩本書畢竟為同一作者執筆,所以擁有相同的「記號」在所難免,只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必須不斷阻擋米隆.博利塔上克普蘭的身,而這件事讓我感到疲累。

The Bell

沉鐘
作者:袁可嘉

讓我沉默於時空,
如古寺鏽綠的洪鐘,
負馱三千載沉重,
聽窗外風雨匆匆;

把波瀾擲給大海,
把無垠還諸蒼穹,
我是沉寂的洪鐘,
沉寂如藍色凝凍;

生命脫蒂於苦痛,
苦痛任死寂煎烘,
我是鏽綠的洪鐘,
收容八方的野風!

Celebrity Puzzle

我有一個奇怪的習慣,那就是記電影、電視劇裡演員的名字,從主角、配角到客串只要在劇中出現的演員,我就會想辦法記下來然後再去IMDb或Wikipedia查演員其他的作品和背景資料。所以美國電影獎項紅地毯的照片集錦對我來說就像一個Celebrity Puzzle,我總會對著一張張明星拍得美美的照片,開始倒背他們曾經演過的電影、在電視劇的那一集裡擔任客串的角色、劇中用過的名字、和誰發生過腓聞、結婚或離婚了幾次(相信我,有的明星在這一個欄位非常的長,必須按住滑鼠的滾輪不斷往下)而且想不起來的時候還會發脾氣,這個遊戲真是讓人百玩不膩,而且我可能無意中發明了一種不讓自己得老年癡呆的方法。

在台灣最讓人困擾的地方就是看英美電視劇,除了因為和美國播出的時間不同步,有時候還會有奇怪的字幕,每當CBS、MBC有新的劇集播出時,台灣往往要等到半年以後才會在西洋頻道看到,所以只好到國外的免費網站線上觀賞。台灣也有很多電視劇,為什麼總要看外國的? 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是我發現台灣的偶像劇、鄉土劇的題材有時都侷限在一個範圍,老實說變化性不大,而且抄襲日、韓內容的成份居多,所以自然而然就會想轉台。反觀英、美電視劇,甚至是歐洲一些老電影,劇情的主題變化較多,一季頂多不會超過30集有的還更短例如英國喜劇IT Crowd一季播出的集數平均6~8集,而且每一集都會讓你捧腹大笑,雖然集數不多但是內容反而夠紮實,讓人想一看再看並且癡癡地等待新一季的播出。另外還有一個例子「Secret Diary Of A Call Girl」劇情環繞在一個有特殊職業的年輕女生,她週旋在各式各樣的男人之間,除了提供性服務有時還得充當客人的心裡咨詢師,但是她必須忍受朋友、家人和世俗的眼光,她用自信讓自己在夾縫中有尊嚴地生存,整部戲沒有太多的悲傷情節,所以騙不到觀眾的眼淚,先撇開這種工作的對錯與否,單純從看戲人的角度思考,這種題材的電視劇的確有迷人的地方,至少一般人不是經常有機會可以聽到從事這個行業的點點滴滴。諸如此類不同題材的電視劇在歐美國家數不勝數,滿足不同社會階層人的慾望,而且很多大明星都是從這種小型戲劇出道的,因此有時候在這些戲劇中才看得到最自然的演技,演員沒有太多的包裝反而更容易讓觀眾愛上他們。
Julie Bowen: Claire in Modern Family

Blue Wednesday by Friday

過去一個禮拜我最喜歡星期三的天氣,儘管天氣寒冷依舊,卻已經可以拿掉脖子上的圍巾,身上的外套也從沉重的黑色變成宜人的白色。下午完成工作之後我到附近的公園溜達去,乘著微風我穿梭在溜狗和騎腳踏車的人群之中,這個時候的天空漂亮的不得了,公園裡很寂靜,不過圍繞在公園四周的卻是擾嚷的車陣,眼前一顆枝葉稀疏的小樹,上頭的葉子正在由橘紅轉黃,往遠處看卻是閃爍著霓虹燈的廣告招牌,大城市裡處處充滿了衝突的對比。這幾天鼻子過敏得厲害,所以走到鄰近的國小,想沿著學校旁的石子路,不急不徐地散步,有時與放學的學生並肩走路,有時跟在他們的後頭,風把他們談話的內容傳達到我的耳裡,這就是讓走路不寂寞的最好方法。我喜歡走路,而且我發現自己挺能走的,不管到哪裡,我總是會四處觀察,找一條不惹人厭的道路,一個人慢慢地走,直到腦裡有其他的念頭,往前探險的慾望才會就此打住。

走路能夠讓時間暫時停止轉動,至少是我大腦裡的時間,趁到達終點之前,整理一下腦中的思緒,還能夠調整工作的節奏,讓過去幾個禮拜因不斷修正工作內容的惱人情緒,稍稍因為四肢無意識的運動得到釋放,這是我從走路得到的好處,就好像靠閱讀旅行一樣,書店就像自助式旅行社,而排列在書架上的書都像各式各樣的目的地,這個目的地有時候還可能不會出現在地圖上,當你選擇一本書,就好像用最低的價格買到一張旅行的來回機票,目的地的風景和發生的故事會以一種有趣而且多變的方式影響你並且改變你看世界的眼光,遇到逆境的時候,多讀書和多旅行一樣,都很有幫助。

晦暗的2010從眼前經過,速度快得讓我幾乎忘記它完整的模樣,所以從今天起我希望我能好好記住每天的樣子,對每一個事物細微的感覺,就像我記得哈利波特全部七集每一個精彩的篇章一樣。

與窗外這些窗對望15年了,都市就是這樣,窗與窗相距不遠,人與人距離卻很遠!

SCARPETTA

會接觸Patricia的懸疑小說理由很簡單,首先,各大書店中排行榜一定有她的作品,第二,她在每一本書的第一章前,都會引用一段短句,有時候是聖經中的一段句子,有時候是鼎鼎大名的哲學家說過的話,有時候可能是她在為故事蒐集資訊時,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在一本書的故事開始之前,就有這麼一頁空白的地方,只放上兩、三句話所構成的精典名言,要在第一時間吸引你的目光,又要和故事的內容相呼應,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Patricia的小說,似乎都非常成功地,讓這一頁發揮作用。我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不過卻因為讀Patricia的小說,開始愛上聖經。

初淺地來說,Patricia的女法醫系列,和其他驚悚、懸疑類的小說一樣,主題不外乎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謀殺案、撲簌迷離的破案過程,不過有時她似乎將重心放在主角的生活環境,更巨細靡遺地刻劃故事中女主角以及其週遭朋友的生活風格,仔細到食物的烹調作法,喜歡什麼牌子的生活用品等等,彷彿真的有一名叫做凱.史卡佩塔的女法醫在這個世界呼吸和你我一樣的空氣,優雅地到超級市場採買生活用品般。或許這就是她的小說能擄獲人心的原因,也是從所有八股懸疑情節小說中跳脫而出的主要因素,因為我發現這些細節太迷人了。每一次在信箱裡看到Patricia Cornwell的新書廣告時,總是恨得牙癢癢地,真想直接打電話到皇冠出版社,請他們加速翻譯的腳步,所以後來索性就直接買原文回家K,滿足心中瘋狂的慾望。

就是這樣,一本接著一本,自己家裡的書櫃自然而然空出一個空間,專門收藏這一系列的書,而且總是能在睡前反覆閱讀,仔細回味故事中女法醫,史卡佩塔工作時血淋淋地解剖畫面(咳,其實沒有那麼血猩,有看CSI:LV的人就能瞭解)。愛情當然也是每種題材的書不得不加的原素之一,不過在Patricia的書裡,沒有太多轟轟烈烈的想像畫面,就像一般人平凡的生活一樣,一切淡如水,淡得有時候很難被發現,不過愛情的氛圍卻始終存在於字裡行間。她描寫愛情的場景,有時比蜻蜓點水更表淺,讀完時甚至會有點小脾氣,不禁懷疑男、女主角到底是什麼關係。我覺得這種情緒恰好和SM裡的施虐者和受虐者一樣,忠實的讀者在面對Patricia這種大師級的說故事高手時,永遠只有當受虐者的份。

在我的心裡,Patricia就像女版的Stephen King,他們兩個除了都是暢銷小說家,都各自代表著迥異的風格,然而不同的是,Patricia總是用她自己方式優雅地把故事說給大家聽,就算故事情節有低級下流之處,也絲毫不減她高貴的風範,就好像一個穿著西裝,精明能幹的律師,慢條斯理地告訴你,肺臟的切片應該如何製作,如何處理黏在袖口的腦組織,完成後怎麼樣煮上一鍋可口的鷹嘴湯,以及均勻地在Pizza上頭加上義大利鄉村軟酪配上新鮮的羅勒,沒錯這就是她的風格,只有她可以讓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行為,無接縫地緊連在一起,但是,仍然高貴優雅!

Patricia Cornwell: http://www.patriciacornwell.com/

Grazed Knees

「我好想妳」簡單但讓人心情沉重的一句話,在離線訊息及你留的簡訊裡。我反覆思忖,找不到留下的好理由,卻又不時打開凝視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事隔才五個月,我卻感覺已經過了四年那麼久,久得就像離開上一段同樣刻骨銘心的關係,此時此刻我更能確信當初做了正確的決定,斷了思念,斷了連繫,忘記你曾用說不上好聽的聲音,一字不差地唱出你的不願。

“The Holiday”中飾演Iris的Kate Winslet面對Jasper不停訴情敘意,同時眼睜睜看著他向另一個女人求婚,然後,再任由他回頭苦苦哀求說他有多麼不願意,身不由己…。我將這段回憶謹記在心,它像膝蓋處磨破皮的傷口,站也痛,碰了水更痛得像要人命,就算傷口癒合,彎曲時,仍然能隱約感覺到新長出皮膚的拉扯,提醒自己別再受傷了。

“Help, I have done it again
I have been here many times before
Hurt myself again today
And, the worst part is there’s no-one else to blame!”

香: 馬拉梅的 “字母「i」之十四行詩”

今天打開EMAIL收到抄的一首Mallarme苦苦味道的詩:

Le sonnet en “i”

Le vierge, le vivace et le bel aujourd’hui
Va-t-il nous déchirer avec un coup d’aile ivre
Ce lac dur oublié que hante sous le givre
Le transparent glacier des vols qui n’ont pas fui!

Un cygne d’autrefois se souveient que c’est lui
Magnifique mais qui sans espoir se délivre
Pour n’avoir pas chanté la région où vivre
Quand du stérile hiver a resplendi l’ennui.

Tout son col secouera cette blanche agonie
Par l’espace infligé à l’oiseau qui le nie
Mais non l’horreur du sol où le plumage est pris.

Fantôme qu’à ce lieu son pur éclat assigne
Il s’immobilise au songe froid de mépris
Que vêt parmi l’exil inutile le Cygne.

詩人馬拉梅的生活中沒有驚人的事件,終其一生奉獻於寫詩;
在詩作、理想、詩藝之演變中受盡折磨。因此他的作品都有很深沉的挫折感,晦澀。

現今這種龐大壓力之下的社會,一般的人很容易陷入黑暗面的情緒,有時甚至不需要悲傷的情歌,或苦澀的文字; 人體的構造中彷佛不僅僅是脂肪或其他應該出現在身體裡面的物質,而是生活中的不快,失去親人的痛苦,失戀後的悲傷,或者工作上的精神壓抑,這些東西無形中增加了重量(胖了),加速心跳速度(心臟問題),愈來愈厚的粧容(愁眉苦臉)。

「i」 是個唱不開,叫不響的母音,不信你試試看。